玻璃期货提高我国玻璃话语权 打造玻璃强国
2021/10/20
玻璃期货提高我国玻璃话语权
我国只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生产加工国,而不是玻璃强国,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玻璃定价权。我国是全球唯一上市玻璃期货的国家,玻璃期货不仅将成为我国玻璃行业的基准价格,还将为全世界提供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指导价格,为我国从玻璃大国转向玻璃强国奠定相当的基础。最终提高我国玻璃话语权并形成定价权。
玻璃期货将成为企业的“杠杆”
玻璃期货可以作为“杠杆”工具,提高玻璃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企业资金的利用率,通过期货市场丰富经营方式提高盈利能力,引导玻璃行业进行产品调整而淘汰落后产能。
玻璃期货为企业提供避险工具
玻璃价格的波动很大,很多生产、加工企业急切寻求转移风险的工具应对价格波动。玻璃期货正是最好的风险转移工具。
玻璃期货完善行业结构体系
玻璃产业集中度低。2012年1月全国前十大浮法玻璃生产企业产能仅占全行业的39%,。与全球玻璃生产集中在四大生产企业相比,我国平板玻璃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
玻璃产业布局不合理。2011年,86%的平板玻璃产能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华东占32%、华南占25%、华北占29%,而广大的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产能仅占14%,区域产能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市场分割情况较为严重。玻璃不易运输和储藏的特性在布局不合理的情况下使得运输成本上升,难以适应各地区的气候条件,防雨淋、防晒、忌高温是玻璃的储存特点。
区域价格差异大。2012年6月中旬,华北报价1140-1180元/吨、华东报价1400-1440元/吨、华南报价1740-1800元/吨,不同地区间每吨最大价差达660元,其中虽然有产品质量差异的原因,但是产能布局集中导致互相竞价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中研普华研究员韦金认为玻璃期货若如期上市后,将促进产业布局向中、西部调整,产能向优质企业集中,增强玻璃的价格透明度为不同区域进行合适定价。最终解决玻璃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优化产业内各因素配置,从而完善玻璃行业的结构体系。
玻璃期货扩大行业的销售渠道
玻璃市场面临供大于求的产能过剩局面,同时上玻璃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再加上面对跨国公司技术、管理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挑战,使得行业的销售遇到困境。
针对目前存在问题和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经济转型的指导思想,将政府的协调和引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相结合,政府、协会、企业携手努力,共同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
除了通过行业自身发展外,企业还可以借助玻璃期货等金融工具的调节和引导作用。玻璃具有市场化程度高、标准化程度高、市场规模较大等特点,具备上市期货品种要求的基本条件。而玻璃期货的推出,增加了玻璃的销售渠道,即使原本对玻璃一窍不通的人,也可以通过玻璃期货赚到钱。最终探索出新的经营模式,扩大目前的营销渠道和途径,以助推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玻璃期货短期提高企业业绩不现实
玻璃期货的上市不仅能对玻璃行业的市场形成刺激作用,对其相关行业同样产生影响。从产业链来看,玻璃涉及的上游企业有纯碱、石英沙企业、重油等燃料行业,中游有玻璃的生产企业、贸易企业,下游涉及玻璃深加工企业、建材行业及汽车行业等。现货企业对于新生事物比较期待,玻璃期货市场将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结合起来,企业将多一个经营和战略部署的工具。是现货企业所乐见的。
应该理性看待玻璃板块的上涨行情。因为玻璃期货上市能否为相关企业带来业绩的提升值得商榷。目前玻璃行业处于产能过剩,同时玻璃期货的上市并不能改变现货价格的趋势,数据表明玻璃价格近期也出现了旺季不旺的销售局面。所以短期看来,指望期货市场来大幅提升企业业绩是不现实的。
玻璃个股借玻璃期货涨停
虽然股市大盘疲弱,但玻璃板块是亮点,多只个股走强。玻璃板块的上涨应归功于玻璃期货即将上市,市场的借机炒作。
9月12日,洛阳玻璃(600876)涨停;9月17日,北玻股份)涨停;9月18日,北玻股份率先发力,瞬间冲击涨停,洛阳玻璃、金刚玻璃(300093)、耀皮玻璃(600819)纷纷跟涨直冲涨停。午后受到大盘跳水影响,玻璃股涨幅收窄,截至收盘,北玻股份依然涨停,洛阳玻璃、金刚玻璃、耀皮玻璃涨幅在5%左右,秀强股份(300160)以及湘股旗滨集团(601636)也均有一定涨幅。
玻璃市场供需矛盾依旧
从整体上讲,2012年上半年平板玻璃产量为366055470箱,同比下降3.09%,下游产业需求低迷仍然存在,行业产能过剩仍然巨大,供需矛盾突出。
房地产开工面积数据不佳,建筑建材行业需求低迷,水泥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一半,而平板玻璃制造业利润同比骤降超过100%,原本已产能过剩的玻璃行业更是“举步维艰”,导致库存增加。
玻璃行业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改观,寄望于未来玻璃产量的下降和建材市场的回暖能够缓解供需矛盾。